致6人遇难!青海西宁路面坍塌,若你遇到,教你几招怎么救命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6-06-25 08:52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1月13日17时30分左右,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长城医院门口公交车站路面突然发生塌陷,一辆正在站内上下客的公交车坠入塌陷坑内。事故发生后,应急管理部持续进行调度,指导救援工作。接到失联人数由2人上升至10人的报告后,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和带班部领导付建华迅速到部指挥中心,连线在现场的青海省常务副省长李杰翔,要求进一步核清人数、科学组织救援、严防次生灾害;派出部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处置和原因调查;督促有关方面针对近期城市地面塌陷多发的情况,研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。事故发生后,西宁消防救援支队6个中队出动19辆消防车、92名指战员迅速赶赴现场,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处置,连夜在塌陷坑底搜寻失联人员。目前,现场搜救仍在进行。(摄影:王亮、胡光伟) 最新进展:已致6人遇难 新华社消息,记者从西宁市政府新闻办和西宁市应急管理局14日10点20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经过15个小时连续工作,救援人员在路面塌陷事故现场陆续找到6具遇难者遗体。1月13日拍摄的塌陷救援现场。新华社记者吴刚摄西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左西胜介绍,住院治疗和留院观察的伤者有16名,其中新增1名因回家后感觉不适,由家属陪同自行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的伤者。目前,所有伤者伤情稳定。1月13日,伤者被送往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进行治疗。新华社记者吴刚摄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,路面塌陷面积约80平方米,陷落坑内的公交车已被吊起。应急救援组已调用应急救援、公安等1000余人、救援车辆30余辆,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。目前,遇难者身份正在核对,事故原因也在调查中。什么是地面坍塌? 地面坍塌是指地表岩、土体受自然因素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向下塌落,并在地面形成坍塌坑(洞)而造成灾害的一种现象或过程。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,城市地下空间被广泛开发利用,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地面坍塌事故。城市地面坍塌事故回顾 · 2019.12.01广州地铁施工路段坍塌· 2019.12.12厦门 吕厝路口坍塌· 2019.12.21长沙自来水管爆裂致地面坍塌…… 地面塌陷有哪些预兆? 1.地面裂缝:出现环状、放射状、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。2. 地面下陷:地面出现下凹,有不明原因积水。3. 建筑变形:建筑墙角开裂、墙体倾斜、地基下陷等现象。4. 有空洞声:地面踩踏有空洞声,车辆驶过地下传来明显的震动感或空洞声。5. 管线渗漏:地面渗水、冒水,或燃气等气体渗漏。6.水位骤变:水井、沟渠、池塘、监测孔等水位骤然升、降,水色突然 浑浊,水面冒泡等。 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,路面坍塌为什么会发生?为何城市路面坍塌事件会如此频繁地、大范围地上演“步步惊心”?甚至有网友调侃:“请珍惜你的朋友,说不定走着走着,就没了……”那么,城市道路“夺命陷阱”频频出现的背后,原因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?人祸 管线的渗漏与侵蚀、地下水的过度开采、施工方法不当、人工振动等是引发城市路面坍塌的因素。 地面坍塌具有隐伏性、突发性、群发性、多因性等特点。有专家表示:“造成这些坍塌的原因很多,大体可以分为自然作用、人为作用、人为诱发自然作用等3种原因。” “自然作用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系;人为作用主要是施工中,地基处理没有做好,造成浅表和局部的塌陷;人为诱发自然作用主要指人类工程破坏了岩土的自然平衡,出现坍塌。” 据了解,城市地下管道密集,一旦发生损坏,就会成为地面和其他建筑物塌陷的隐患。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,由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坍塌也会越来越频繁,成为新的城市地质灾害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地下供排水管线漏水后,会在地下形成一个大的水囊,增加坍塌的危险。 除了城市管线工程施工造成的地面坍塌之外,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,造成地下土壤含水层压力失衡,结合地下及地上建筑施工操作造成地层压力和承载力间的失衡,也会形成地面坍塌。天灾 降雨过大,使得松散沉积物孔隙处于饱和状态,砂砾石间的摩擦力相对减小,容易产生坍塌。路面坍塌频发,与人为的工程活动有关,更与城市的地质条件和天气状况息息相关。 预防 地面坍塌具有随机、隐伏、突发的特点,有些防不胜防。难道地面坍塌就不能预防? “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,地面坍塌根本不是不治之症。问题是,是不是该治理的治理了,该避让的避让了,该监控的监控了。”有专家指出,这种地面坍塌主要出现在公路一带,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,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,在每年雨季到来之前,探测公路下面的岩土体是否依旧处于夯实状态,减少公路沿线地面坍塌的发生,防患于未然。 这些措施,尚属治标之策。为了釜底抽薪,彻底解决问题,很多专家认为,出现的城市路面坍塌事件说明,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地质条件,按照地质条件的不同,采用不同的规划和地基处理方案。如此,才能实现科学发展。 由于地面坍塌灾害的发生与其所处的地质背景密不可分,城市定时进行必要开展城市地区的地面塌陷勘查,查明城区内岩土工程地质特征,进行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,研究其形成机理,尤为重要。 此外,还应积极开展特大城市大比例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工作,特别要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研究,划分出城市地面坍塌易发区。 在此基础上,还应开展地面坍塌隐患治理。同时,建立城市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数据库,开展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,制定应急预案,直接服务于城市管理。 (来源:中国国土资源报、江海晚报) 遇到路面坍塌,应该怎么办? 不要围观路面塌陷往往不会一次完全塌陷,遇到塌陷请不要围观,警惕二次塌陷。塌陷路面内部形势会非常复杂,可能会有电缆、热水管道、燃气管道,甚至防空洞等,救援时要根据现场状况,切勿盲目施救。 如果不幸被困,尽力扩大生存空间 1.自救 如果不幸被埋,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,扩大生存空间,并进行加固,以防不稳定结构再次坍塌。 如果有条件要因地制宜,及时镇定采取自救措施。如果部分肢体被埋压但双手可以活动: 首先要用手清除头部、胸部的杂物,用手在头、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间,保障呼吸畅通; 再尽可能及时用身边可用的砖石、木棍或其它坚硬物品,建立起一个支撑体,稳定生存空间,防止进一步塌落;专家提醒:被压埋后,要特别注意保存体力,保持清醒,不要盲目呼救,要用砖、铁管等物敲打管道或墙壁。在确定上方有人时,再大声呼救。 如果废墟内有生存空间,身体能够自行活动: 应尽力朝着有光的地方移动。如果受伤,可从衣物上撕下布条及时进行包扎,避免失血过多。为了延长生存时间,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。 如果多人同时被埋压,要互相鼓励,团结协作,共同商定自救计划并采取行动。 2.互救 a.“先易后难”——先救埋压较浅,容易救出的轻伤人员。b.“先近后远”——先救离自己最近的被压埋者。c.“先多后少”——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,如学校、医院、旅馆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。 d.营救中要首先使伤者头部暴露出来,并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,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,之后再刨挖伤者身体其他部位。 e.营救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在使用锹、镐等工具时不要伤及被埋人员,更不要破坏被埋者周围主要的支撑物,防止进一步倒塌。 f.对于脊椎损伤人员,搬动时切忌生拉硬拽,必须要用门板或硬木板抬出废虚。 g.如被埋压者受伤严重、埋压较深、时间较长,可设法向其尽快输送水、食品和药品,以维持生命,等待专业人员援助。 h.在黑暗、饥渴、窒息环境下掩埋过久的人员,救出后应蒙上眼睛,不可一下子进食太多。若有伤者,应及时送往医院。 来源:央视新闻、中国国土资源报、江海晚报、广东科普 关于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(简称UICC)是北京联合智业科技集团重要成员单位,是知名的国际化、综合化的标准认证与评价技术服务机构。公司为全球近乎全行业客户组织提供标准化发展、信息化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创新技术发展等智力服务,开展标准认证、评审评价、标准研发、技术创新、绿色生态发展、环保与节能技术、质量管理技术、安全生产技术、信息化技术、信息系统开发、专业培训、政策合规、技术推广等高技术服务。公司成立20多年,认证范围广泛、经验丰富。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0多个分支机构,客户服务方便快捷。服务客户累计超过10万家,颁发证书总量近50000张。声明:本文部分内容、图片源自网络,由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整理,如有侵权,请通知作者删除
致6人遇难!青海西宁路面坍塌,若你遇到,教你几招怎么救命
【概要描述】1月13日17时30分左右,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长城医院门口公交车站路面突然发生塌陷,一辆正在站内上下客的公交车坠入塌陷坑内。事故发生后,应急管理部持续进行调度,指导救援工作。接到失联人数由2人上升至10人的报告后,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和带班部领导付建华迅速到部指挥中心,连线在现场的青海省常务副省长李杰翔,要求进一步核清人数、科学组织救援、严防次生灾害;派出部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处置和原因调查;督促有关方面针对近期城市地面塌陷多发的情况,研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。事故发生后,西宁消防救援支队6个中队出动19辆消防车、92名指战员迅速赶赴现场,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处置,连夜在塌陷坑底搜寻失联人员。目前,现场搜救仍在进行。(摄影:王亮、胡光伟) 最新进展:已致6人遇难 新华社消息,记者从西宁市政府新闻办和西宁市应急管理局14日10点20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经过15个小时连续工作,救援人员在路面塌陷事故现场陆续找到6具遇难者遗体。1月13日拍摄的塌陷救援现场。新华社记者吴刚摄西宁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左西胜介绍,住院治疗和留院观察的伤者有16名,其中新增1名因回家后感觉不适,由家属陪同自行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的伤者。目前,所有伤者伤情稳定。1月13日,伤者被送往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进行治疗。新华社记者吴刚摄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,路面塌陷面积约80平方米,陷落坑内的公交车已被吊起。应急救援组已调用应急救援、公安等1000余人、救援车辆30余辆,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。目前,遇难者身份正在核对,事故原因也在调查中。什么是地面坍塌? 地面坍塌是指地表岩、土体受自然因素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向下塌落,并在地面形成坍塌坑(洞)而造成灾害的一种现象或过程。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,城市地下空间被广泛开发利用,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地面坍塌事故。城市地面坍塌事故回顾 · 2019.12.01广州地铁施工路段坍塌· 2019.12.12厦门 吕厝路口坍塌· 2019.12.21长沙自来水管爆裂致地面坍塌…… 地面塌陷有哪些预兆? 1.地面裂缝:出现环状、放射状、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。2. 地面下陷:地面出现下凹,有不明原因积水。3. 建筑变形:建筑墙角开裂、墙体倾斜、地基下陷等现象。4. 有空洞声:地面踩踏有空洞声,车辆驶过地下传来明显的震动感或空洞声。5. 管线渗漏:地面渗水、冒水,或燃气等气体渗漏。6.水位骤变:水井、沟渠、池塘、监测孔等水位骤然升、降,水色突然 浑浊,水面冒泡等。 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,路面坍塌为什么会发生?为何城市路面坍塌事件会如此频繁地、大范围地上演“步步惊心”?甚至有网友调侃:“请珍惜你的朋友,说不定走着走着,就没了……”那么,城市道路“夺命陷阱”频频出现的背后,原因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?人祸 管线的渗漏与侵蚀、地下水的过度开采、施工方法不当、人工振动等是引发城市路面坍塌的因素。 地面坍塌具有隐伏性、突发性、群发性、多因性等特点。有专家表示:“造成这些坍塌的原因很多,大体可以分为自然作用、人为作用、人为诱发自然作用等3种原因。” “自然作用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系;人为作用主要是施工中,地基处理没有做好,造成浅表和局部的塌陷;人为诱发自然作用主要指人类工程破坏了岩土的自然平衡,出现坍塌。” 据了解,城市地下管道密集,一旦发生损坏,就会成为地面和其他建筑物塌陷的隐患。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,由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坍塌也会越来越频繁,成为新的城市地质灾害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地下供排水管线漏水后,会在地下形成一个大的水囊,增加坍塌的危险。 除了城市管线工程施工造成的地面坍塌之外,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,造成地下土壤含水层压力失衡,结合地下及地上建筑施工操作造成地层压力和承载力间的失衡,也会形成地面坍塌。天灾 降雨过大,使得松散沉积物孔隙处于饱和状态,砂砾石间的摩擦力相对减小,容易产生坍塌。路面坍塌频发,与人为的工程活动有关,更与城市的地质条件和天气状况息息相关。 预防 地面坍塌具有随机、隐伏、突发的特点,有些防不胜防。难道地面坍塌就不能预防? “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,地面坍塌根本不是不治之症。问题是,是不是该治理的治理了,该避让的避让了,该监控的监控了。”有专家指出,这种地面坍塌主要出现在公路一带,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安全出行,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,在每年雨季到来之前,探测公路下面的岩土体是否依旧处于夯实状态,减少公路沿线地面坍塌的发生,防患于未然。 这些措施,尚属治标之策。为了釜底抽薪,彻底解决问题,很多专家认为,出现的城市路面坍塌事件说明,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地质条件,按照地质条件的不同,采用不同的规划和地基处理方案。如此,才能实现科学发展。 由于地面坍塌灾害的发生与其所处的地质背景密不可分,城市定时进行必要开展城市地区的地面塌陷勘查,查明城区内岩土工程地质特征,进行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,研究其形成机理,尤为重要。 此外,还应积极开展特大城市大比例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工作,特别要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研究,划分出城市地面坍塌易发区。 在此基础上,还应开展地面坍塌隐患治理。同时,建立城市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数据库,开展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,制定应急预案,直接服务于城市管理。 (来源:中国国土资源报、江海晚报) 遇到路面坍塌,应该怎么办? 不要围观路面塌陷往往不会一次完全塌陷,遇到塌陷请不要围观,警惕二次塌陷。塌陷路面内部形势会非常复杂,可能会有电缆、热水管道、燃气管道,甚至防空洞等,救援时要根据现场状况,切勿盲目施救。 如果不幸被困,尽力扩大生存空间 1.自救 如果不幸被埋,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,扩大生存空间,并进行加固,以防不稳定结构再次坍塌。 如果有条件要因地制宜,及时镇定采取自救措施。如果部分肢体被埋压但双手可以活动: 首先要用手清除头部、胸部的杂物,用手在头、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间,保障呼吸畅通; 再尽可能及时用身边可用的砖石、木棍或其它坚硬物品,建立起一个支撑体,稳定生存空间,防止进一步塌落;专家提醒:被压埋后,要特别注意保存体力,保持清醒,不要盲目呼救,要用砖、铁管等物敲打管道或墙壁。在确定上方有人时,再大声呼救。 如果废墟内有生存空间,身体能够自行活动: 应尽力朝着有光的地方移动。如果受伤,可从衣物上撕下布条及时进行包扎,避免失血过多。为了延长生存时间,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。 如果多人同时被埋压,要互相鼓励,团结协作,共同商定自救计划并采取行动。 2.互救 a.“先易后难”——先救埋压较浅,容易救出的轻伤人员。b.“先近后远”——先救离自己最近的被压埋者。c.“先多后少”——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,如学校、医院、旅馆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。 d.营救中要首先使伤者头部暴露出来,并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,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,之后再刨挖伤者身体其他部位。 e.营救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在使用锹、镐等工具时不要伤及被埋人员,更不要破坏被埋者周围主要的支撑物,防止进一步倒塌。 f.对于脊椎损伤人员,搬动时切忌生拉硬拽,必须要用门板或硬木板抬出废虚。 g.如被埋压者受伤严重、埋压较深、时间较长,可设法向其尽快输送水、食品和药品,以维持生命,等待专业人员援助。 h.在黑暗、饥渴、窒息环境下掩埋过久的人员,救出后应蒙上眼睛,不可一下子进食太多。若有伤者,应及时送往医院。 来源:央视新闻、中国国土资源报、江海晚报、广东科普 关于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(简称UICC)是北京联合智业科技集团重要成员单位,是知名的国际化、综合化的标准认证与评价技术服务机构。公司为全球近乎全行业客户组织提供标准化发展、信息化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创新技术发展等智力服务,开展标准认证、评审评价、标准研发、技术创新、绿色生态发展、环保与节能技术、质量管理技术、安全生产技术、信息化技术、信息系统开发、专业培训、政策合规、技术推广等高技术服务。公司成立20多年,认证范围广泛、经验丰富。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0多个分支机构,客户服务方便快捷。服务客户累计超过10万家,颁发证书总量近50000张。声明:本文部分内容、图片源自网络,由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整理,如有侵权,请通知作者删除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6-06-25 08:52
- 访问量:
最新进展:已致6人遇难
1月13日,伤者被送往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进行治疗。
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
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,路面塌陷面积约80平方米,陷落坑内的公交车已被吊起。应急救援组已调用应急救援、公安等1000余人、救援车辆30余辆,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。
目前,遇难者身份正在核对,事故原因也在调查中。
什么是地面坍塌?
地面坍塌是指地表岩、土体受自然因素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向下塌落,并在地面形成坍塌坑(洞)而造成灾害的一种现象或过程。
城市地面坍塌事故回顾
· 2019.12.01 广州 地铁施工路段坍塌
· 2019.12.12 厦门 吕厝路口坍塌
· 2019.12.21 长沙 自来水管爆裂致地面坍塌
……
地面塌陷有哪些预兆?
1. 地面裂缝:出现环状、放射状、平行交错状等形状的裂缝。
2. 地面下陷:地面出现下凹,有不明原因积水。
3. 建筑变形:建筑墙角开裂、墙体倾斜、地基下陷等现象。
4. 有空洞声:地面踩踏有空洞声,车辆驶过地下传来明显的震动感或空洞声。
5. 管线渗漏:地面渗水、冒水,或燃气等气体渗漏。
6.水位骤变:水井、沟渠、池塘、监测孔等水位骤然升、降,水色突然 浑浊,水面冒泡等。
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,路面坍塌为什么会发生?
由于地面坍塌灾害的发生与其所处的地质背景密不可分,城市定时进行必要开展城市地区的地面塌陷勘查,查明城区内岩土工程地质特征,进行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,研究其形成机理,尤为重要。 此外,还应积极开展特大城市大比例尺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工作,特别要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研究,划分出城市地面坍塌易发区。 在此基础上,还应开展地面坍塌隐患治理。同时,建立城市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数据库,开展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,制定应急预案,直接服务于城市管理。
遇到路面坍塌,应该怎么办?
不要围观
如果不幸被困,尽力扩大生存空间
1. 自救
如果不幸被埋,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,扩大生存空间,并进行加固,以防不稳定结构再次坍塌。
如果有条件要因地制宜,及时镇定采取自救措施。
如果部分肢体被埋压但双手可以活动:
-
首先要用手清除头部、胸部的杂物,用手在头、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间,保障呼吸畅通;
-
再尽可能及时用身边可用的砖石、木棍或其它坚硬物品,建立起一个支撑体,稳定生存空间,防止进一步塌落;
专家提醒:被压埋后,要特别注意保存体力,保持清醒,不要盲目呼救,要用砖、铁管等物敲打管道或墙壁。在确定上方有人时,再大声呼救。
如果废墟内有生存空间,身体能够自行活动:
应尽力朝着有光的地方移动。如果受伤,可从衣物上撕下布条及时进行包扎,避免失血过多。为了延长生存时间,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。
如果多人同时被埋压,要互相鼓励,团结协作,共同商定自救计划并采取行动。
2. 互救
a.“先易后难”——先救埋压较浅,容易救出的轻伤人员。
b.“先近后远”——先救离自己最近的被压埋者。
c.“先多后少”——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,如学校、医院、旅馆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。
d.营救中要首先使伤者头部暴露出来,并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,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,之后再刨挖伤者身体其他部位。
e.营救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在使用锹、镐等工具时不要伤及被埋人员,更不要破坏被埋者周围主要的支撑物,防止进一步倒塌。
f.对于脊椎损伤人员,搬动时切忌生拉硬拽,必须要用门板或硬木板抬出废虚。
g.如被埋压者受伤严重、埋压较深、时间较长,可设法向其尽快输送水、食品和药品,以维持生命,等待专业人员援助。
h.在黑暗、饥渴、窒息环境下掩埋过久的人员,救出后应蒙上眼睛,不可一下子进食太多。若有伤者,应及时送往医院。
来源:央视新闻、中国国土资源报、江海晚报、广东科普
公司成立20多年,认证范围广泛、经验丰富。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0多个分支机构,客户服务方便快捷。服务客户累计超过10万家,颁发证书总量近50000张。
声明:本文部分内容、图片源自网络,由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整理,如有侵权,请通知作者删除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相关内容:
- 业务咨询
- 服务热线 010-84852218
- 返回顶部